生命線 : (耶穌論語) 卜易非天道慈恩顯蒼生

2015年1月
文/姚錦燊

本專欄將耶穌教訓植入中國漢代語境,因耶穌出生正值漢朝,作者用第一身信仰自白模擬漢代人從羅馬帝國聽聞福音後,參照一本載錄耶穌教訓之《耶穌論語》及口述使徒教訓,考究中土典籍,上下索求,由人本中國文
化步向以上帝為本的基督信仰。

先民相信天人合一之道,自古以來常常用來詢問「天意」的方法就是「占卜」,商代人讀龜甲裂紋問禍福,周代人用蓍草占卦,「-」表示單數,稱為「陽」爻,「- -」表示雙數,稱為「陰」爻,每卦有六爻,陰爻和陽爻反覆出現得出64個卦象,當事人就用這些來解讀人生境遇,不外吉、凶、悔(由凶趨吉)、吝(自吉向凶)四種情況,《易》經就是占卜的紀錄。

周代,卜筮是政事大典,由王官執掌,但是先民用神祕筮法去求吉避凶卻不用說明道理,這種尋求天道的方法並沒有反省生命,逐漸就變成盲目信仰。孔子時代精神下墜,講「怪、力、亂、神」。孔子乃重塑追求天道之正路,他一方面充分肯定人可以追求與至善的天道合一,另一方面他卻用修心養性的方法詮釋《易》經,從生命修養去說天道。《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或門人)有多篇解釋《易》經的著作,後人名之曰《傳》或《十翼》(10種輔助讀物),計有《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序》、《雜卦傳》和《文言傳》10篇。

卻原來孔門心法是以「守德」代替占卜,《論語‧子路》記載:「子曰……『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易》語)子曰,不占而已矣。」孔子以《易》解《易》,借用《易》經道出人若不堅守德行,便會招致羞辱,從而帶出守德的人不需要占卜,而未能守德的人占卜也沒有用的道理!

守德比占卜重要,這正符合耶穌之教。希伯來人《聖經‧申命記》二十九章29節寫於我民商朝,希伯來立國先祖摩西(元前1450)向百姓宣告:「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希伯來經學者解釋「隱祕」之事,乃指上帝奧妙莫測的大作為,掌管歷史,了斷吉凶。此中奧祕我們一無所知,也無須知道,但是我們在人世間所應該切實知道的事情甚為「明顯」,就是應該堅守上帝律法,如此便可蒙福。

孔子重守德,猶如希伯來人重律法,占卜問鬼皆非正道。《易》經所顯露的並不單是一個神祕莫測的宇宙,也是一個恩慈和煦的世界,由上帝創造之恩透過乾坤陰陽定律衍生萬物,生生不息,世世無窮,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就是「恩慈」。《尚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易‧繫辭下傳》1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下傳》5章:「天地絪縕……萬物化生。」《上傳》5章:「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耶穌論語》35頁也教導我們,要用感恩讚歎去欣賞及回應上帝創化之工的恩慈:「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天父尚且養活牠;野地裡的百合花,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所羅門極榮華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誠然如此。(《耶穌論語》可向角聲直銷書店郵購。)

1.有關占卜由上古至孔子的思想演變,參吳怡著《新譯易經繫辭傳解義》,〈導讀〉之二「孔子與易經的關係」,之三「孔子思想對易經的貢獻」,頁3-22,臺北,三民,二版,2011。 2.解經參劉少平著《天道聖經註釋‧申命記(卷下)》,頁415,香港,天道,2003。J.A. Thompson,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ies, Deuteronomy,p. 283-4. Lodon: IVP, 1974.

其他生命線文章

(雲中彩虹) 以永遠的愛愛你
(梁言善語) 回顧與前瞻
(耶穌論語) 卜易非天道慈恩顯蒼生

2015年1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  • 親子樂 兒童天地生命線 • 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 免費活動消息 • 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