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吾家八寶飯) 「你好討厭!」

2015年8月
文/李道宏
圖/Ines Lee

1「你的女兒呢?」妻子問一位家有青少年的母親。

「算了,不提也罷!」她搖頭嘆氣。

「怎麼了?有那麼糟嗎?」我忍不住問。

「氣死我了!我告訴她,如果她不想讀書,不唸大學,都與我無關!」她說來怒氣沖沖。幾星期前,她一家跟我們一起吃飯,席上還興高采烈地談女兒上大學的事。

「你也知道,這些都是氣話,你是愛她。」妻子安慰。

「可是,她如此不聽我的話,突變了這麼多!」她一臉沮喪。

青春期是孩子邁向成人的過度期,面對生理和心理的轉變,從依賴到獨立。對父母來說,這也是個很不容易的階段。父母若與青春期子女「以硬碰硬」,互不相讓,一不小心就可能演變成劍拔弩張的局面,把親子關係搞垮,弄得兩敗俱傷。

有智慧的家長不但要注意孩子的微妙變化,自己也要開始調整心態。管教方式要有彈性,逐步給予孩子空間,學習接納「新人」的出現,孩子不再是唯命是從的「小寶貝」,而是愈來愈有主見的「小大人」。

「我只說她的朋友怎樣怎樣,她竟然很兇地罵我心存歧視……」

「她從前都會將感受告訴我,但最近問她事情時,卻只給個含糊的答案。而且,我真是受不了那種態度!」

「她以前很樂意跟我去逛街,現在卻總是藉口多多。」

「以前,她最喜歡我為她弄頭髮,現在莫說碰她的頭,只是給她一點衣飾的建議,都給我翻白眼。」

「以前,我是天下最棒的母親,現在……可能是個巫婆。」

那位媽媽的抱怨,相信許多家長都有同感。

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家長對青少年子女有許多抱怨,甚至厭惡其言語態度;對青少年而言,他們又何嘗沒有相同感受?父母從前是多麼疼愛他們,現在卻總是囉嗦、不信任、霸道、蠻不講理、專制、古板等等。如此種種,彼此看不順眼,也是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常有的。如何處理才能平安過渡這個「暴風期」?

筆者試將一些青少年「厭惡」父母的原因列出,盼能給家長們一點提醒。

  1. 當眾數落,讓人難堪。
  2. 將他們與其他人比較,包括與家人比較。
  3. 在別人面前談論他們,例如將他們的隱私公開或是吹噓他們。
  4. 過多的叮囑讓他們感到不被信任,似乎認定他們就是會丟三落四。
  5. 倚老賣老的態度:「我是過來人,你聽我說不會錯!」
  6. 認定他們就是達不到我們的要求,將我們的不信任表達出來。
  7. 批評他們的朋友。
  8. 用鄙視的態度和說話對他們作人身攻擊,否定他們的成就。
  9. 不尊重他們的隱私,如偷看他們的電腦、手機記錄。
  10. 食言、爽約、出爾反爾。

或許家長們會辯護說:「不能讚賞年輕人,免得他們驕傲,得意忘形。」或是「年輕人有什麼不能評論的?該講的就要講。我看不慣的就要指正!」「時下年輕人不能吃一點苦,只懂得玩電動,那種不屑的態度,真討厭!是他們要改變,怎麼會是我呢?」

《聖經》的教導很平衡──「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指教。」(《箴言》一章8節) 上帝並非只要求孩子聽從父母,祂也對父母有所要求。「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六章4節)

家長們,你的孩子喜歡你們嗎?家長和青少年之間的關係,又該如何改善?

其他天倫樂文章

(談婚論嫁) 合作又合拍
(好好戀愛學堂) 感情交叉點
(創意教育) 活用創意(A)
Lily漫畫
(吾家八寶飯) 「你好討厭!」

2015年8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基督教服務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佳美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