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
文/凌秀如

望覺堂

望覺堂古與今

望覺堂啟愛學校

賢貞幼稚園
生於旺角,長於旺角
回顧「望覺堂」的歷史,可從中細味香港舊日的足跡。1905年,四位任職於旺角「華洋織造廠」的熱心信徒,在其廠內組織「正道會」,借用工廠作聚會點;可惜於1913年因工廠大火而暫停聚會,到1916年工廠重建後復業,聚會又再恢復。因應事工不斷增長,堂會於1928年搬進弼街現址,與英華書院共處一廈。
1941年12月12日,日本軍隊佔領九龍半島,隨即進駐英華書院及「望覺堂」,把堂址用作皇軍憲兵總部,後改為皇軍佔領區下水道事務所。教會財產全部被沒收,聚會亦被迫停止。在日軍佔領香港期間,堂會經濟陷入困境;教友響應「徵米運動」,在職傳道同工得以白米充饑。後來教友借用其他堂會及租借地方繼續聚會。
1945年8月15日戰爭結束,日軍撤離英華書院及堂會,堂址又被英國政府繼續徵用為水務局。至1946年2月24日,「望覺堂」終可搬回自己的「家」,結束四年多的「流浪」生活。1956年英華書院另覓新址建校,學校把弼街現址建築物及地段出讓與堂會。

禮堂外

禮堂內
鬧市中的「生命互補」
「望覺堂」發展至今,已成為一所大型教會。秉承先賢對福音廣傳的心志,仍然致力佈道工作。堂會在2013年開始了名為「生命互補」的事工,尋找生命接觸點,開展福音工作。得到多位外籍老師及國際學校的學生們的協助,每逢週六,堂會開設了英文聖經班、周六日家長組、父親組、英文閱覽室、及義務補習等。事工以「先得生命,後再豐盛」為目的,在學生及家長們的心靈注入福音,建立正面的人生觀及加強人際關係,家庭得以重整及復和。事工運作已一年半,參加英文聖經的兒童及家長組各已超過一百人,當中已有四十多位家長決志信主。雖然各組別名額已滿,但報名的家長仍絡繹不絕;面對這麼龐大的福音禾場,堂會謹以《聖經‧約翰福音》十章10節下「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作為事奉的動力,盡心盡力去工作,隨主心意而行。
肩負使命,實踐「全人教育」
「望覺堂」除了福音以外,亦藉著教育事工獻出主愛,從開辦小學、幼稚園,更把基督的愛延伸至特殊教育,實踐「全人教育」的使命。
堂會曾於1963年開辦一所「望覺堂學校」,並在1968年再開辦「望覺堂幼稚園」。「望覺堂學校」於1975停辦,而幼稚園一直提供幼兒教育,至1997年堂址重建時曾停辦數載,至2002年新址落成後,幼稚園復校,位處大樓的地下及一樓,命名為「賢貞幼稚園」。
在香港一般歷史悠久的基督教教會,都會開辦學校,以教育作社會服務,但「望覺堂」在停辦「望覺堂學校」後,得到了當時的教育署鼓勵,於1980年投入了另類的教育事工──開設了「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學校的服務對象是智障兒童,本著推廣基督精神,實施愛心教育,使學童能享受愉快的學校生活。在靈、德、智、體、群、美六育方面,能有均衡的發展。協助學生發揮潛能,訓練獨立能力,使他們健康地成長,服務他人,回饋社會。
「啟愛學校」是一所全日制的中、小學,由小一至中六,開設十二個班級。學校的信念,是深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著神的恩賜,可以發展所長。以學生為本,因應個別的能力、需要和興趣,來編訂學習內容,協助他們掌握不同學習領域的基本知識及技能。引入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學與教,藉此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此外更提供自閉症資源輔導、言語治療服務,照顧個別學生的特殊需要。並以分組教學形式,課堂主要採用分組教學,以便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自2009年開始,引入「啟發潛能教育」,以關愛文化,培養學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樂觀積極的態度,2011年度獲得「啟發潛能教育」獎勵。
繁華都市中的「綠洲」
有一天當你走過旺角弼街,請你把腳步放慢,細細欣賞這幢仿如「綠洲」的大樓,透過「望覺堂」的歷史,回首香港百年,緬懷堂會與香港並肩走過翻波湧浪的日子。雖然大樓不過是一座建築物,但內裏凝聚了不一樣的生命──一群充滿著喜樂平安的基督徒,在繁華的街道上綻放基督的香氣,洗滌心靈。歡迎你走進這不一樣的大樓,與他們同得從天上賜下來的福氣。
2015年5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 營商有道 • 天倫樂 • 親子樂 • 兒童天地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 • 免費活動消息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 |